我們基於證據的CBT-I方法論

什麼是CBT-I?

失眠認知行為療法(CBT-I)被美國睡眠醫學會(AASM)認定為慢性失眠的一線治療方法。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(AASM)

與安眠藥不同,CBT-I通過行為技術解決失眠的根本原因,產生持久的睡眠質量改善。

Zomni中實施的核心CBT-I組件

1. 刺激控制指令

通過建立一致的睡眠-覺醒時間表並限制床上的非睡眠活動,重新將床與睡眠聯繫起來。

2. 睡眠限制療法

將床上時間與實際睡眠時間相匹配,造成輕度睡眠剝奪,促進更快入睡和改善睡眠鞏固。

3. 認知療法

識別和挑戰關於睡眠的無益想法和擔憂,這些想法和擔憂使失眠持續存在。

4. 睡眠衛生教育

實施支持健康睡眠的基於證據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實踐。

5. 放鬆技巧

漸進式肌肉放鬆、呼吸練習和正念,以減少睡前的身體和精神喚醒。

臨床證據

CBT-I已通過500多項同行評審研究和系統評價得到驗證:

  • 70-80%的患者經歷顯著的睡眠改善[1]
  • 在1-2年隨訪中效果持續[2]
  • 與安眠藥相比,長期結果更優[3]
  • 對伴有合併症的失眠有效[4]

Zomni如何提供CBT-I

Zomni通過以下方式使基於證據的CBT-I變得可及:

  • AI驅動的個性化:根據您的睡眠模式量身定製的自適應程序
  • 結構化的6週方案:遵循AASM推薦的會話結構
  • 每日睡眠追蹤:基於證據的睡眠日記,用於監測進展
  • 24/7 AI教練:按需支持實施CBT-I技術

⚠️ 重要醫療免責聲明

本應用程式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護理。對於某些疾病患者,失眠認知行為療法可能不適合或需要醫療監督。

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不應使用本應用的情況:

  • 雙相情感障礙(睡眠限制可能引發躁狂發作)
  • 癲癇或驚厥性疾病(睡眠剝奪可能引發癲癇發作)
  • 未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(需要先進行診斷和治療)
  • 嚴重憂鬱症或焦慮症(需要同步治療)
  • 睡眠異常症(夢遊症、夜驚症、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)
  • 猝睡症或其他嗜睡症
  • 不寧腿症候群或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
  • 跌倒風險(姿勢性低血壓、活動受限)

如果您被診斷出患有任何睡眠障礙、精神健康狀況或慢性疾病,請在使用本應用前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(睡眠專家、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)。

科學參考文獻

  1. [1] Edinger JD, Arnedt JT, Bertisch SM, et al. (2021). 成人慢性失眠症的行為和心理治療:美國睡眠醫學會臨床實踐指南。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, 17(2), 255-262.DOI: 10.5664/jcsm.8986
  2. [2] Morin CM, Vallières A, Guay B, et al. (2009). 認知行為療法,單獨和與藥物結合,用於持續性失眠:一項隨機對照試驗。JAMA, 301(19), 2005-2015.
  3. [3] Mitchell MD, Gehrman P, Perlis M, Umscheid CA. (2012). 失眠認知行為療法的比較有效性:系統評價。BMC Family Practice, 13(1), 40.
  4. [4] Wu JQ, Appleman ER, Salazar RD, Ong JC. (2015). 伴有精神和醫療狀況的失眠認知行為療法:薈萃分析。JAMA Internal Medicine, 175(9), 1461-1472.
  5. [5] Trauer, J. M., et al. (2015).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hronic Insomnia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, 163(3), 191-204.PubMed
  6. [6] Jernelöv, S., et al. (2022). Effects of CBT-I at 1- and 10-year follow-ups.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, 51(4), 287-303.PubMed
  7. [7] Qaseem, A., et al. (2016).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in Adults: ACP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.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, 165(2), 125-133.DOI: 10.7326/M14-2841
  8. [8] Furukawa, T. A., et al. (2024). Dismantling, optimising, and personalising internet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insomnia: Component network meta-analysis. JAMA Psychiatry, 81(3), 296-305.DOI: 10.1001/jamapsychiatry.2023.4887
  9. [9] Ritterband, L. M., et al. (2017). Effect of a Web-Bas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 Intervention. JAMA Psychiatry, 74(1), 68-75.DOI: 10.1001/jamapsychiatry.2016.3249
  10. [10] Scott, A. J., et al. (2025).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in Populations With Chronic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JAMA Internal Medicine.PubMed

內容開發標準

所有Zomni內容都遵循以下原則開發:

  • 基於同行評審研究和臨床實踐指南
  • 與AASM關於CBT-I實施的建議保持一致
  • 定期審查和更新以反映當前證據
  • 關於方法論、來源和局限性的透明

最後更新: 2025年11月